top of page

01
為什麼日本人來台湾?

①日本人來台湾旅行的理由(who)

 

who的定義

「who」是一個指特定消費者群體的概念,根據心理統計數據,依據需求區分的群體。定義「who」的原因是為了更有效地進行行銷活動。

 

 

 

who的設定理由

  • 資源的最優化:通過確定目標受眾,可以將行銷資源(時間、金錢、精力)集中在反應最積極的顧客群體上。

  • 訊息的定制化:根據顧客的需求和興趣來定制訊息,可以提升相關性和說服力。

  • 顧客關係的強化:基於對目標受眾的深入理解,更容易建立長期的顧客關係。

  • 有效的反饋回路的建立:更容易獲得來自顧客的直接反饋,並基於這些反饋不斷改進產品或服務。

who的設定方法

  1. 顧客的人口統計資訊分析:從年齡、性別、職業、收入等基本資訊開始分析。

  2. 心理特性的理解:了解顧客的價值觀、興趣和生活方式。

  3. 行為數據的運用:利用購買歷史和在線行為模式等顧客的實際行為來獲取見解。

  4. 市場區隔的建立:將具有類似特徵的顧客群進行區隔,並計劃針對每個區隔的特定方法。

  5. 消費者洞察的理解:這樣可以進行更有效的產品開發和行銷策略。

按照這些who的設定方法,我們為我們的YouTube頻道設定了who。

 

市場區隔的建立

 

 

 

 

ST(Strategic Target):投入經營資源(人力、物資、資金、資訊等)的最大範圍。 PP(Prime Prospect):集中投入經營資源(人力、物資、資金、資訊等)的範圍。

我們將市場劃分為ST和PP如下:

  • 戰略目標(Strategic Target):喜歡旅行的人

  • 核心目標(Prime Prospect):從未去過台灣旅行的人

 

戰略目標是資源投放的最大範圍;核心目標是資源集中投放的範圍。 →對於喜歡旅行的人,我們將展開廣泛的行銷活動;對於從未去過台灣旅行的人,我們將發送更具體且集中的行銷訊息。

消費者洞察(insight)的理解

洞察 = 在行銷和商業策略中非常重要的概念。指對消費者行為、需求、動機或潛在問題的深入理解或發現,這些是消費者自己都未曾理解的。(參見下圖)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消費者洞察

1. 顯在需求:非日常體驗

2. 潛在需求:換個心情(“暫時的”興奮感)
3. 洞察:“持續的”興奮感

洞察的重要性

  1. 需求的預測:在顧客自己表達之前,理解並預測他們的需求和願望。

  2. 競爭優勢的建立:為了在市場上與競爭對手區分開來,深入理解獨特的顧客。

  3. 產品開發的改進:通過了解顧客的實際使用情況和問題點,進行更有效的產品改進和創新。

  4. 行銷溝通的最優化:提供基礎,以便創建更能引起目標受眾共鳴的訊息。

調查洞察的方法

  1. 定量調查:通過問卷調查和市場調查收集大量數據,進行統計分析。這樣可以獲得消費者的行為傾向、偏好、使用頻率等數據。

  2. 定性調查:通過訪談和焦點小組討論深入挖掘消費者的意見和感受。這樣可以理解無法量化的情感和動機。

  3. 觀察研究:觀察消費者實際使用產品的情況,理解非語言反饋和使用環境。

  4. 社交聆聽:通過分析社交媒體上的消費者言論和意見,掌握即時的市場動態和消費者情感。

  5. 競爭分析:通過分析競爭對手的產品和服務,更深入理解自家產品的差異和市場需求。

 

行動過程的分析

在設定who時,利用了「①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」以及「②人類從本能到行動的過程」。

「①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」

 

 

②人類從本能到行動的過程

 

 

 

人類的一切行為都遵循作為動物的本能。

 

 

 

如上圖所示,第一列和第二列是其例子。

第一列:生存本能→飢餓→煩躁→用餐
第二列:社會結合→歸屬感→孤獨→社交(包括SNS)

這個過程也可以應用於特定的目標市場。
第三列是我們針對日本20至30歲女性進行的調查,關於她們去韓國旅行的主要目的「第一名:在韓國進行美容手術」的分析,從本能到行動的過程。

第三列:生存本能→優秀基因→想變美→韓國旅行(美容)

 

這個過程也可以替換為台灣旅行。

將「韓國旅行」的本能到行動過程替換為「台灣旅行」。

 

 

 

 

首先,根據對日本人對韓國印象的調查,列舉了「美容」、「K-POP」、「時尚」、「美食」等。此外,根據對日本人對台灣印象的調查結果,超過70%的人回答「親日」。

日本人來台灣旅行的過程,根據「日本人對台灣的印象調查結果顯示,超過七成的人回答『親日』」的調查結果,結合「人類從本能到行動的過程」、「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」進行分析,結果如下表所示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 

 

 

日本人來台灣旅行的過程

「本能」自我防衛:從日常壓力中的自我防衛
「需求」壓力解消:在非日常中解消壓力
「情感」不安・無力感:期待非日常經歷的興奮感
「行動」台灣旅行:通過台灣旅行放鬆心情(轉換心情)

→ 我們在自行進行的訪談調查中,一位日本人A表示:「至今我去了很多國家,但最終還是覺得台灣最讓人安心。這次是我第三次來台灣。」從這個言論可以看出,相較於其他國家的旅行,日本人對台灣感到的安心感是台灣旅行的一大魅力。

從這些分析可以得出,日本人來台灣旅行是將台灣視為「壓力避風港」。

台灣作為避風港的最佳理由

日本人在前往台灣旅行(海外旅行)時所產生的「不安」這一情感,因為台灣的親日國形象、氣候(溫暖)、治安(安全)、國民性(自由、友善)等因素得以消除。

 

 

 

who的設定

從未去過台灣旅行的日本人,由於未能進入行動過程的軌道,因此具備足夠的行銷資源投放價值。

設定的消費者洞察如下: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設定的消費者洞察如下:

  • 顯在需求:非日常體驗

  • 潛在需求:暫時的興奮(心情轉換)

  • 洞察:持續的興奮

根據潛在需求「暫時的心情轉換」這一詞語,設定了洞察「持續的興奮」。成人因自身的過去經歷,往往認為旅行只不過是暫時的心靈放鬆或心情轉換。這種思維定勢與洞察有著深刻的關聯。

 

②消費者的本質需求(what)

 

安心、安全、放鬆→許多日本人可能將台灣視為「壓力的避風港」。

基於這個假設,日本人對台灣的需求是一個避風港的角色,也就是說,日本人對台灣旅行的本質需求是「在非日常中獲得安心感」。從這個台灣旅行的本質需求出發,我們可以確定消費者見解和旅行的本質需求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台灣旅行的本質需求

  • 非日常中的安心感:日本人透過台灣旅行,尋求日常生活中的短暫逃避和重新振作。

  •  持續的興奮感:不僅僅是旅行帶來的一時興奮,而是持續的快樂和期待感。

大人的旅行觀

  • 從過去的經驗來看,旅行只是暫時的心靈刷新和情緒轉換,但本質上人們在尋求更深層的意義和價值。

提供的價值 (What)

  • 心靈的抗老化:不僅僅是外表的年輕,保持心靈的年輕同樣重要。 

  • 台灣旅行提供的「非日常中的安心感」和「持續的興奮感」,有助於心靈的抗老化。

 

總結

日本人來台灣旅行的理由:

  • 日本人依循逃避日常壓力的本能,選擇台灣旅行。

  • 台灣氣候溫暖、治安良好、國民性友善,因此被認為是理想的壓力解消地點。

  • 調查顯示,許多日本人認為台灣是親日國,這增強了作為旅行地點的安心感。

消費者的本質需求:

  • 日本人旅行所追求的不僅僅是短暫的心靈刷新和情緒轉換,更是心靈的抗老化和持續的興奮感。 = 對於喜歡旅行但尚未去過台灣的日本人,應強調台灣旅行帶來的深層安心感和興奮感。

image.png
image.png
image.png
image.png
image.png
image.png
image.png
image.png
image.png
image.png
image.png
image.png
image.png
bottom of page